昨日,一自称武汉交警的男子向网络爆料:8月3日,10名交警接通知后在烈日下等了30分钟,等来武汉市交管局政委王斌,随后交警们排队让其擦汗。昨晚,武汉市交管局新闻发言人陈骥称,该局官员慰问路面交警是每年惯例,但并未让交警专门在烈日下等30分钟。(
《新京报》8月10日)
“交警排队等政委擦汗”是一个什么样的信息?尽管暴料者说,“民警们不仅没有感受到所谓的政委关怀,反因被沦为政委作秀的工具而气愤不已”,但是,官方却一口进行了否定,并且,更认为,对于自称交警的爆料人士,“可能是该局洪山大队一名竞岗失败的交警,其心理不平衡多次到处告状”。
你看,事件相关者不但否定了“交警排队等政委擦汗”,而且把暴料者定性为“心理不平衡者”,也就是说,不但否定了事件的真实性,而且认定这是一种污蔑,是“心理不平衡者”的“恶作剧”。那么,“交警排队等政委擦汗”到底是真是假呢?这是一个问题。
从
新闻的跟帖评论来看,不少网友倾向于认为“交警排队等政委擦汗”的真实性,并且,有不少网友纷纷结合自己身边的例子来证明“交警排队等政委擦汗”的可能性。从中,不难看出,有关人士的解释不仅没有打消公众的怀疑情绪,相反,进入了自说自话的境地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尴尬。
事实上,在事件是否真实之外,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认真对待:那就是权力者该如何自证清白?结合“交警排队等政委擦汗”来说,是不是官方的单方面说明就可以证明事件的真伪呢?同时,还有一个如何对待批评的问题。
就笔者的观点,官方对于“交警排队等政委擦汗”的解释同样不能服众。道理很简单,在证明自身清白的同时,作为权力者,没有必要把监督者放在自身的对立面,更没有理由对监督者进行定性——“心理不平衡”。难道“心理不平衡者”的监督就一定是假的吗?就不是监督吗?难道官员真的成了“老虎的屁股摸不得”吗?
进一步说,笔者以为,对监督者进行“心理不平衡”的定位,如果不是心虚,就是权力者缺乏被监督和批评雅量的证明。当前,不少官员还不适应于公众的批评,还不习惯于面对公众的意见,更缺少一种面对批评意见的雅量。而正是接受批评姿态的缺席,让所有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。在这里,我们看不到公众的理解情绪,相反读出了公众的失望心情,并且,把公众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。不少网友倾向于认同“交警排队等政委擦汗”的真实性,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吗?
而认同“交警排队等政委擦汗”的真实性,还在于现实中类似事件多有发生。“慰问”、“送温暖”之类活动成了权力者作秀的表演,而被慰问者成了“道具”,对公众来说,并不陌生。这样的日常经验叠加,导致了民众的认同心理和对官员“慰问”变味的反感。站在这样的立场上,笔者以为,官方要想证明“交警排队等政委擦汗”的虚假,首先要做的不是单一的否定,更不是对监督者进行偏颇的定性,而是首先要接受监督,进而才有自证清白的可能,否则,只能走上事情的反面。这是权力者愿意看到的吗?
常识告诉我们,官员不但应有而且必须具备接受公众监督、批评的雅量,并且,接受公民监督、批评是一个官员天经地义的责任和义务。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指出:如果人都是天使,就不需要政府了,如果是天使统治人,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。因此,面对批评,权力者不应急于“自证清白”,而应在理性对待公民批评的基础进行有的放矢的回答。这才是充满公共理性的姿态,也是公众乐于看到的姿态。由此,才能对“交警排队等政委擦汗”进行去伪存真。